徐勝
1998年6月—2012年7月
任太極集團四川綿陽制藥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總經理;
2012年7月—2014年8月
任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4年8月至今
任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文化專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中藥協會國醫藥文化專委會秘書長、中華國醫藥文化合作組織輪值主席。
今年7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將正式施行,這將賦予中醫藥行業發展里程碑式的意義,業內一致認為中醫藥產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傳承與創新是此次中醫藥立法中的一大亮點”,在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勝的理解中,回歸中醫藥傳統文化,基于傳統建立中醫藥標準體系,是傳承與創新的注腳。他強調盡管當前中醫藥產業迎來諸多政策紅利,但真正推動中醫藥的良性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的情懷,“這需要國內中醫藥企業堅守底線,踏踏實實把事情做好,對中醫藥文化懷有一顆敬畏之心。”
在5月16日召開的“2017中醫藥全球化與企業全產業鏈布局高峰論壇”上,徐勝還將分享題為《中醫藥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思考》的精彩報告,進一步分析新形勢下中醫藥產業發展中的挑戰與機遇。
醫藥經濟報:您認為目前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相應地應該如何解決?
徐勝:雖然現在中醫藥產業表面上發展非常好,但我認為實際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中醫藥在主流醫學體系越來越被邊緣化,比如很多中醫院已經按照西醫的方法看病,中成藥在西醫體系中逐漸被排斥;第二,創新是中醫藥行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近年來中藥研發開始陷入迷茫期;第三,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方向偏離正軌,明確中藥物質基礎是對的,但是過度強調會影響中醫藥發展;第四,部分企業過于追逐利益,導致產品粗制濫造,良莠不齊,影響了中醫藥行業的聲譽。
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必須首先正確地認識中醫藥發展的三個方向:第一,中醫藥兼具科學性與文化性兩種屬性,文化性是中醫藥中最精華,最具特色的部分,回歸文化,與科學結合,是我們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重要方向;第二,中醫藥本質上強調的是以個性化治療為主,普遍性成藥為輔,但是我們現在過度強調了后者,如何發展個性化治療是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第三,中醫藥主張治未病,在預防,康復等領域都具有獨特療效,過去我們過度聚焦于治病的環節,而忽視了它在其他方面發揮的優勢作用,下一步中醫藥大健康領域就是我們需要重點突破的方向。
醫藥經濟報:《中醫藥法》即將于今年7月1日實施,該政策的出臺對于我國中醫藥產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您來看來,《中醫藥法》出臺后將為我國醫藥產業帶來哪些深遠影響?企業又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徐勝:近年來我們社會上反對中醫藥的聲音很多,支持中醫藥的聲音也很多,兩個群體比較極端化,而《中醫藥法》的頒布是從國家層面對中醫藥的價值進行了認可,發揮了正本清源的作用,這是對中醫藥產業巨大的支持。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中醫藥法》中特別強調了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國家希望推動中醫藥按照自身規律良性發展,通過立法保護優化產業生態系統,這勢必將為中醫藥產業帶來更多認同感,整個行業也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期。
但同時我也擔心立法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中醫藥被主流醫學體系邊緣化的現象,另一方面如果監管不到位,很多人趁機渾水摸魚,打著中醫藥的旗號招搖撞騙,這也是對中醫藥產業的極大傷害,對此我希望行業監管措施也能夠跟上,不斷完善中醫藥產業管理體系,但總體來看機遇仍然大于挑戰。
醫藥經濟報:在《中醫藥法》實施的背景下,您認為企業應該如何在傳承中醫藥文化時的同進行創新和突破?
徐勝:中醫藥起源于東方文明,歷經數千年時間,不斷沉淀優化形成自己的完整體系,其具有的獨特療效性是不可否認的,如果我們把這個核心丟掉了,一昧按照西醫的路徑,發展方向可能就會走偏。所以我們希望回歸中醫藥傳統本質,但這并不意味著中醫藥不需要創新,我認為中醫藥創新是更多地把現代科學技術為其所用,在堅持中醫思想的前提下,對方法和技術進行創新,而不是離開中醫之本另辟蹊徑,完全以西醫為標準進行現代化。
醫藥經濟報:據了解,中華國醫藥文化合作組織一直致力于推動中醫藥文化發展,作為該組織的輪值主席兼秘書長,請您介紹一下中華國醫藥文化合作組織目前的工作情況。
徐勝:中華國醫藥組織是由國內中醫藥行業內中華老字號及精品國藥生產企業、中醫館、國藥店、終端經銷商,以及從事中醫藥科研、教育、培訓、咨詢和文化傳播的企業事業單位結成的全國性、非營利性合作組織。
我們希望從三個方面弘揚中華國醫藥文化,促進國醫藥產業鏈合作交流,推動中醫中藥事業發展:首先,建立中醫國藥生態系統,從產業鏈的上游藥材,飲片,到下游的國醫館,中醫藥堂,建立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借助合作組織發揮的凝聚力使得參與進來的單位以及個人都得到良好發展;其次,呼喚中醫藥文化的回歸與繼承,通過行業內的大家,國醫大師等權威人士,推動中醫藥文化與科學相結合,號召行業參與者打造精品中醫國藥;最后,推動社會大眾更多地了解中醫藥文化,讓中醫藥文化滲透進中國老百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進一步推動中醫國藥產業良性構建,全面復興中醫藥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