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虹醫藥網9月11日訊 有人星夜趕考,有人解甲歸田。
繼全國龍頭連鎖成功上市之后,繼省級龍頭連鎖相繼成功融資之后,8月份,又一撥在省級市場排名前列的連鎖藥店與資本簽約合作,謀求獨立上市發展之路。包括甘肅德生堂獲沿海資本、邦盛資本投資,高瓴資本接連簽約重慶萬和、四川達州東升和北京康佰馨,安徽國勝則成為華泰證券扶持的又一個省級種子選手。
與此同時,又有一撥小連鎖永久地退出了藥品零售市場。益豐藥房的年中報報告了其今年上半年的7起收購項目,包括江蘇南通、湖南婁底雙峰縣、寧鄉縣、湖北利川、孝感、江蘇宿遷、廣州增城等多家連鎖和單體藥店;一心堂剛剛公告了其自去年底在川渝市場的幾起并購塵埃落定,包括四川成都、綿陽、三臺縣、重慶豐都縣的多家小型連鎖。
“我們將推動所投資的省級龍頭連鎖在一些地市縣進行清盤式收購。”華泰證券一位項目負責人表示;“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在一些市縣收購了最大的連鎖之后,第二第三名往往會主動找上門合作。”一位在西南地區正緊鑼密鼓收購的連鎖老板表示。第一名被收購規范后給同行的壓力、示范效應以及較高估值的誘惑,導致一些縣域連鎖在并購潮中成建制地繳械,多米諾骨牌效應一觸即發。
越燒越旺的資本戰火已蔓延至縣域市場。第一,這是巨量的市場——縣級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0%,縣級藥店數量占全國藥店總數的一半以上,藥品銷售規模占全國的近40%;第二,國家政策層面“強基層,增投入”,“兩保合一”、分級診療的推行,讓醫療真正下沉,縣域藥品零售市場急劇擴容,也迎來了最大的發展機遇;第三,競爭層面看,行業并購整合加速,全國性連鎖全國布點后開始區域聚焦,下沉縣域,夯實基層市場。今年以來一批省級龍頭在與資本合作后,急于在本土縣域市場搶灘或深耕。如果說外來連鎖下沉縣域尚有水土不服之虞,那么省級龍頭對縣域市場的蠶食則只是時間問題。大中型連鎖急劇擴張版圖,留給縣級連鎖的夾縫會越來越小。
在這樣的現實語境之下,縣域連鎖藥店的老板們面臨的選擇無非是:
第一,被并購。正是資本看好藥品零售行業的時間窗口期和高估值期,被收購也是創業成功的標志,體面地退出不失為一種選擇。
第二,獨立發展。但連鎖藥店的競爭越來越成為規模和體量上的競爭,想做有獨特競爭力和差異化特色的“小而美”公司越來越難。
第三,做大做強,成為區域市場的重要玩家。但單打獨斗是不行的,一可以與同行結成松散型采購聯盟,以獲取規模化的議價能力。也可以與同區域藥店緊密股權合作,拼盤做大,共同抵御外敵;二可以借力外部資源探索轉型或擴大業務邊界,如與上游供應商的合作,接受大型連鎖的參股合作,與醫療機構的合作等。三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之下,可以借力第三方平臺資源,成為平臺生態圈的一部分,大象螞蟻各有其生存空間。
縣域連鎖最后要作出哪種選擇,一方面取決于老板內心的真實意愿,另一方面也取決于老板對企業本身擁有的資源能力以及未來的判斷。
縣域連鎖有其明顯的優勢:第一,對本土市場的準確把握。生于斯長于斯,擁有良好的地政關系和多方面的市場資源,對消費者習性最為熟悉,在營銷和溝通上與消費者互動有效。第二,先入為主的市場先機。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品牌在當地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形成較高的消費者信任和依賴。第三,靈活的經營體制,有效率的企業管理。“靈活、快速、有效”是草根小企業的先天優勢。很多縣域連鎖形成老板親力親為的“家”文化,有著極高的員工忠誠度。有的采取員工股份制、門店合伙人制等多種有效方式,較好地解決了企業利益分配問題,員工的積極性和戰斗力遠強于大企業。
總之,對于縣域連鎖,并購潮中要爭得生存發展的一席之地,必須主動規劃而不是被動等待。正如德魯克所說,夾縫中的小企業更需要有戰略,它必須找到一個特殊的生態位置,在其中具有優勢并能經得起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