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紹興這片充滿活力的創新熱土上,一座由政府與產業聯盟共建的醫械創新服務基地——浙江國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正以非營利性 CDMO 平臺的獨特定位,為行業注入溫暖而堅定的力量。通過走訪企業,醫療器械創新網得以揭開其「全鏈條賦能、全周期守護」的神秘面紗,探尋它如何成為醫械創業者的「夢想合伙人」。
1、服務矩陣:從實驗室到市場的「一站式保險箱」
國創以「全產業鏈服務閉環」為核心競爭力,構建起覆蓋醫械創新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
硬件設施頂配:投入4500 萬元打造4000 平米現代化園區,涵蓋10 萬級潔凈車間(無源/ IVD 生產區)、萬級生產車間、有源器械生產區,配備激光焊接機、3D打印機、氣相色譜儀等研發設備共計投入上千萬元,滿足無菌耗材、診斷試劑、有源儀器等多品類生產需求。
注冊人制度深度賦能:針對未取證企業,提供從注冊申報、質量體系核查到委托生產備案的全流程代辦;對已取證企業,提供降本路徑和備份產能,實現「持證企業+ 受托生產」的高效協同。
延伸服務生態:嫁接智慧芽知識產權數據庫、村田制作所元器件供應鏈等優質資源,提供專利檢索、元器件采購、生物學評價等增值服務,甚至聯動唯醫資本為優質項目提供天使輪融資,打造「創新- 轉化- 融資- 上市」的生態閉環。
2、客戶畫像:為三類創新者「量體裁衣」
國創的服務網絡如同精密的「創新捕手」,精準覆蓋不同成長階段的醫械企業:
科研轉化型團隊:高校、研究所的技術持有者,可通過國創完成「專利篩選- 樣品打樣- 注冊申報」的孵化路徑。例如某眼科團隊的干眼癥治療儀,依托國創的專業轉化與潔凈車間,將研發周期縮短40%。
輕資產初創企業:缺乏生產資質與場地的創業者,可直接「拎包入駐」國創平臺。數據顯示,入駐企業平均節省60% 建廠成本。
成熟企業產能補充:頭部企業可通過國創實現產能靈活調配,可將非核心產品委托國創生產,聚焦核心管線研發,降低固定成本壓力。
3、差異化優勢:政府背書的「三無」守護者
在市場化CDMO 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國創以「三無特質」構筑不可替代的護城河:
無營利壓力的價格洼地:政府注資+ 非營利定位,使代工成本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50%-70%。
無知識產權泄露風險:政府控股屬性從根源上消除「同業競爭」隱患,搭配封閉式研發和生產車間、獨立數據管理系統與全員保密培訓,構建「物理隔離+ 制度保障」的雙重安全網。
無注冊堵點的加速引擎:依托創新聯盟的資源,與全國藥監系統建立「預審+ 輔導+ 綠色通道」機制。某眼科設備通過「跨省注冊策略」,審批周期從10個月壓縮至4 個月,搶占市場先機。
4、未來圖景:做創新生態的「靜默基建」
當看到國創的榮譽墻,「醫療器械創業創新大賽主辦方」「產業協同創新示范基地」等牌匾折射出其更深層的價值追求——不做逐利的商業主體,而是成為產業升級的公共基礎設施。正如總經理于總所言:「我們希望5-10 年后,當人們談起醫械創新時,國創是那個默認選項,是讓每個好想法都能落地的溫柔土壤。」
從實驗室里的圖紙到患者手中的器械,醫械創新從來不是單打獨斗。浙江國創以「政府持資的溫度、產業聯盟的專業、非營利性的純粹」,為行業搭建起一條「低成本試錯、高效率轉化、零風險成長」的綠色通道。這里沒有冰冷的商業博弈,只有對創新的敬畏與托舉 ——你負責定義未來,我負責托住現在。